环保升级陷“修马路”怪圈
事实上,“近零排放”是火电环保门槛“水涨船高”的典型缩影。
近年来,面对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改善呼声迭起。国内火电环保设备的升级改造,就此陷入“中国式”修马路的怪圈——每隔几年就要翻修一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其中的资源设备浪费,没有真正的机构统计过。”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的一位人士说。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据笔者了解,浙江是最早提出“近零排放”的省份。2012年,浙江省发改委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得到神华的积极响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浙江此举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浙江积极响应国家关停小的燃煤机组的政策;另一方面,燃煤机组依旧是当地发电的主力。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燃煤机组占到了总装机量的七成以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一个广为传播的说法是,2013年浙江用了1.46亿吨煤,其中近8000万吨是统调燃煤发电机组烧的,若这些机组2017年都完成清洁排放,“烧煤像烧天然气一样干净”。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现实中,力推“近零排放”的企业,其出发点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国家一直严格淘汰、关停小型火电机组。“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机组7700万千瓦,2011年至2013年又连续关停了总计1000万千瓦。这些项目八成以上位于东部用电大省。火电企业在面临项目被关停的同时,如何确保发电量不减成为首要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根据“等量替换”原则,申请节能降耗的大容量机组,不仅更容易获得“路条”,而且可以成为火电企业扩大装机容量的方式之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单就2014年上半年而言,就有国电汉川电厂、国电宁夏方家庄电厂等多个项目获得了批复。这些火电企业通过上马大型发电机组,在项目审批难的情况下也实现了扩产的目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事实上,企业通过上马大机组主动提升环保标准,不仅能够实现“曲线”扩容,而且能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2014年5月22日,《浙江省统调燃煤发电机组新一轮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管理考核办法》出台,这份规定明确提出对省统调燃煤发电机组,达到“近零排放”标准的实行激励政策——“按超低排放机组平均容量,安排奖励年度发电计划200小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直接奖励发电计划,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当前,江苏省也在试图借鉴浙江省的经验,鼓励发电企业进行设备改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有的是为了获得对企业当前或者未来发展有利的新的煤电项目的审批,有的是为了现有煤电的生存,以防止过度关停还处于‘青壮年’且有良好效益的煤电机组,有的是害怕政府让企业实施燃气替代煤电从而付出比‘近零排放’高出约数十倍的成本,还有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与地方政府达成某种协议。”王志轩如此概括火电企业积极推动“近零排放”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