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围城的困境之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名单,但数十家环保组织却联署了一封公开信,向发改委提出了垃圾焚烧不低碳等质疑。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近日就《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入选《目录》的34项低碳技术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被列入“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
消息发布后,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向发改委气候司寄出了《就垃圾焚烧发电问题致发改委气候司的一封信》,质疑称这意味着垃圾焚烧厂将会得到未来的低碳补贴和政策倾斜,受此驱动,全国垃圾焚烧厂将可能增多。
自然之友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的这封信,截至2014年8月5日,还获得了46家单位、208名个人在的联合署名。
发改委的官方资料显示,我国年产生活垃圾约3亿吨,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垃圾焚烧发电厂100多座,处理规模已经超过垃圾收运总量的20%。
据媒体报道,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确已是非常成熟的处理模式。对土地紧缺、人口密度大、垃圾总量持续递增的城市来说,垃圾焚烧几乎是取代传统填埋方式的惟一选择。在建设高峰期,日本的垃圾焚烧炉数量曾一度高达6000多座。但在垃圾焚烧项目大力推进的背后,真正值得担忧的问题不是二噁英排放,而是垃圾分类推行不力。作为可再生资源,这种模式在享受政府补贴之时,也埋下诸多隐患。“联名上书”发起组织之一,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项目管理员李嘉敏称,厨余垃圾占垃圾总数的一半以上,本可以采用发酵等方式处理,如果前端分类不力,最后将导致垃圾焚烧效果不佳。
“环保组织反对的不是垃圾焚烧,而是反对不分类的垃圾焚烧和将垃圾焚烧技术贴上低
碳标签。” 李嘉敏说,根据他们的调查,垃圾焚烧技术并不符合低碳的标准。
她还认为,一旦将垃圾焚烧技术列入《目录》,将来可以申请到相应的低碳补贴和政策倾斜,受利益驱动,全国垃圾焚烧厂将有增多的可能,而在目前垃圾分类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不适合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