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两大口号。然而,隐藏在这些光鲜口号背后的却是一个复杂、危险、不断恶化的问题。中国的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正处在危急关头:国家正努力地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民众参与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政治结构和势力庞大的利益集团采取的方式却是限制而非利用,这让改革难上加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从最新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就可以看出,要想建设一个“美丽中国”绝非易事:据环境保护部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目前有五分之一的土地遭到污染。而国土资源部的资料显示,全国近60%的地下水污染严重或极为严重。中国西北地区兰州市政府最近承认,某石化企业发生的原油泄露使当地的饮用水受到了污染,然而关于报告程序及有关方面是否一直在掩盖问题仍然存在诸多疑问。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些可怕的评估并不意外。政府官员也承认,污染问题有可能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头号因素。去年,中国南部省份广东省地方政府在示威者的抗议和人们不断高涨的不满情绪面前不得不低下头来,取消了价值六十亿美元的铀处理厂建设计划。抗议活动,以及当地政府最后时刻的妥协都让政府高官愈加感到担忧:弥漫在城市里的不满情绪随着新媒体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而扩大,让中国决策者们备感压力,因为这有可能会让经济发展脱离原计划轨道。而经济增长一旦停滞,则很有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动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新闻和观点比过去更容易在公众中传播。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新媒体让这一代公民有了发声的渠道。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经济上不再窘困,但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无法左右那些能够影响到他们及子孙后代健康的规划和决策。用唐昊在发表在中外对话的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好的环境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稀缺一般来说会导致竞争或斗争。而在环境资源竞逐缺乏基本规则的中国,稀缺所导致的结果是针对环境资源的无规则斗争。”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伴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口号,中国政府自上而下制定了大量宏伟的环境目标、法律法规和政策,尤其是在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尽管中央采取的这些举措值得赞赏,但如果据此认为中国的政治架构会为这些政策快速有效的实施提供便利的话,那你就错了。实际上,在中国,权力是有很大的协商余地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不仅被官僚权贵们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所削弱,在向下落实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遭到忽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过去三十年,中央将大量权力下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地区政府领导班子之间展开了经济竞争。然而,这种方式的后果之一就是生态的逐底竞争,在地方权钱勾结互利面前,环境法规不堪一击。中央推行的重大绿色项目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例如,姜克隽2010年曾对中外对话表示,中国大部分的“低碳” 城市项目都不是“真”的。这些城市中,很多仍然沿着高碳的轨迹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