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保部组织编制发布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当前,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立,环境管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监管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涉及面比较广,全面加强监管也面临不少“瓶颈”,亟须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理顺环保管理体制:针对环保监管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不少专家建议推行环保系统垂直管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污染无地界,环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单打独斗”,而必须联手行动;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环境遥控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控网和应急网络,提升监管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并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严格问责机制:责任重于泰山,应严格排查污染中的“人祸”因素,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作为一种刚性约束和制度保证,能够有效克服人为干扰的随意性。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环境领域的立法、执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就制定了近30部,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人们普遍感到环保官司仍然难打。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环境信访30多万件,行政复议2614件,相比之下,行政诉讼只有980件,刑事诉讼只有30件,而真正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的环境纠纷不足1%。
为什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这么难呢?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还存在不少“短板”。有的环保问题无法可依,比如我国保护土壤环境的法律基本空白,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标准过低、尺度过宽,比如按原有法律,对水污染企业最高只能开出100万元罚单,按最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最高也仅处以违法损失30%的罚款。此外,环保法律之间相互衔接不到位,不能有效形成执法合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形成覆盖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政策法制体系,真正把环境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有人埋怨企业,有人埋怨政府,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环境污染,人人有份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