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车主对停车收费已逐步习惯,但对收费政策和治堵效果仍然持怀疑态度,并且对进一步扩大停车收费的政策不满。“公交不方便,打车又很难,遇上送孩子上学或有急事,该开车时还得开,收费再高也得开。”北京市民傅先生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增加停车收费与停车难互相重叠,进一步加重了群众负担。”一些车主表示,动辄几十元的停车费让人望而却步。为规避高额收费,在一类停车地区周边,往往形成停车“围城”,恶化了交通秩序。
不能让收停车费成为敛财之道
业内人士认为,停车收费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比如,北京市占道停车位约5万个左右,仅为全市机动车总量的1%,对庞大的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本来道路就拥堵,路边再停车岂不更堵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停车是静态交通,静态交通解决不好,动态交通也难以解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车主反感的是,大家交了那么多停车费,并未见到交通状况好转,如此不断增加收费,岂不成了某些单位个人的“敛财之道”?
专家表示,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降低机动车出行率,是大势所趋,但是收费的同时,服务也要跟上,否则难以得到市民的认可。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新苗认为,应通过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电子收费系统,让收费数额、流程、流向公开透明,这样才能提高停车收费政策的社会认可度。
贾新光说,一方面,谁来收、收多少、怎么花,必须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物业单位等靠停车收费来赚钱,这种收费模式和效果让人怀疑。”另一方面,停车收费资金不应落入单位和个人的腰包,应该用于改善交通设施。杨新苗、贾新光等专家指出,根据国外经验,市中心区域不能大面积存在平面停车场,这样会加剧拥堵,而是应该建设立体停车楼。同时,新建小区也要按至少一户一辆的标准建设地下停车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