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PX的落户似乎已经成为一道无解的题。不要说这种项目在哪里落户,即使只是传言“可能在哪里落户”,即使一个项目仅仅听上去和PX相关,都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从各地发生的PX事件来看,PX项目已经陷入一种无法破解的死循环:政府想上马项目,民众在习惯性恐惧中反对,然后上街散步抵制,政府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这种在PX项目上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对抗,已经在好几个地方上演。地方政府觉得很冤枉,上马PX项目是为了提振地方经济;公众更觉得冤枉,影响环境和健康却不跟公众协商,当然要抵制。而且,每一次散步事件后,官民关系都会受到一次伤害。同样的故事每重复一次,都会进一步强化对PX项目的刻板恐惧,扩大“无解”的认知。
可是,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中国发展离不开重化工项目的上马,中国工业经济正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重化工项目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能源危机的总体压力下,国家也需要这些项目解决能源问题。但这是一个总体和宏观的状况。理性地审视,可能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重化工项目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但在根深蒂固的“PX恐惧症”下,没有人愿意这种PX项目建在自己的身边。这种“邻避心态”与对待垃圾处理厂类似:都知道一个城市必须有垃圾处理厂,但没有人希望垃圾处理厂建在自己家附近,垃圾处理厂必然遭遇附近的居民的反对。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当大道理遇到小利益时,分裂和冲突不可避免。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那是不是真的“无解”呢?不是。破解的钥匙掌握在政府手中。之所以会“无解”,是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打破那种决策陋习,没有一个地方尝试去破解,都在延续传统那套封闭的决策机制和自说自话的宣传机制。PX项目本身并非无解,无解存在于僵化的处置机制中。寻求破解之策,必须从决策源头做起。
第一把钥匙是尽可能为PX脱敏。毫无疑问,现在PX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了一个敏感词,成为人们理性思考这种问题的一个心理障碍。提起PX,人们想起的就是剧毒,就是破坏健康。其实,PX并没有这么恐怖,只是在缺乏沟通和透明中被妖魔化了。就像垃圾处理厂一样。我在韩国首尔参观一家垃圾处理厂时,改变了我对垃圾处理厂的刻板认知。这家处理厂在门前立着一块很大的显示屏,告诉人们处理后排放出的各种物质的含量,非常直观地传递“无害”印象。处理厂的处理过程是全透明的,有专门的参观通道看到全过程,处理厂向每个人开放。能如此开放,自然就能“脱敏”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第二把钥匙是民主决策。其实,抗议PX项目的人并非都反对项目本身,反对的是涉及自己利益时不跟民众商量的行为。政府在PX项目上选择封闭决策,是担心民众不理解,引发群体性事件但这种封闭决策,有没有避免事件的发生呢?最终都没有绕过去!网络时代的墨菲定律是,只要政府预期一个问题会引起反弹和争议,结果必然会冲突不断,捂肯定是捂不住的。不如将争议制度化,在民主决策程序中化解争议。越多交锋,决策越多民主,街头越少散步。即使在讨论中被民众否决,也比这种被散步否决的方式要好得多。而且,政府应该有一种自信,把各种信息都充分摆在讨论平台上,民众不一定就不理解,不一定就会否决。民主有时会使决策效率没那么高,却是政府摆脱责任的一种方式。人们之所以批评政府,因为政府主导决策,人们在决策时插不上话。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第三把钥匙是利益共享。我在韩国首尔参加那个垃圾处理厂时有个感受,就是它们在利益共享上做得很好,首尔街头很多地砖用的都是垃圾处理厂生产的,让人看到它的环保。垃圾处理厂所发的电供给附近居民时,会便宜很多,这也让附近居民对垃圾处理有了一种共同的利益感。这对PX项目的脱敏也是一种启示,都说PX项目的益处,但这种益处往往都体现在政府财政税收上,而没有让公众尤其是附近的公众切身感受到。如果民众只感受到PX的弊,而看不到对自己的利益,当然会反对。现在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缺乏一种向公众说明PX项目的能力。
没有说服不了的民众,只有缺乏说服的耐心和缺乏说服力的论据,政府和企业提升了向民众说明PX的能力,就找到了难题的破解之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