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加剧。二氧化碳有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对地球大气产生 “温室效应”,因此二氧化碳被扣上“危害地球气候”的帽子。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人类发展既离不开含碳能量,又要应付含碳能量的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怎样妥善应对?我想从个人的研究实践角度,提出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量,目前我们的主要能源还是含碳能源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特别像我国,非碳能源(核能、水能、风能等)所占的分量不多,如核能在我国只占总能源的2%左右,水能也不占主要地位,主要还是用含碳能量。含碳能量被利用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此外,我们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过程,也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代谢过程,都会释放二氧化碳。植物是双重性的,当有光的时候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当没有光的时候,其呼吸还是会放出二氧化碳。工业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纯粹的二氧化碳排放过程,还没有发现哪类工业生产是吸收二氧化碳的。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有一个很简单的化学反应式:二氧化碳+水=碳水化合物+氧气。这个反应式其实是双向的。二氧化碳加上水变成碳水化合物加上氧气,同时把太阳辐射能转变成生物化学能,这被称为 “光合作用”,是生物特有的负熵过程。反过来就变成了 “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并把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耗散在周边环境中,是增熵过程。这是基本的科学知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让我们再把思路转向宏观环境。近10多年来,整个地球好像不是很太平,火山、地震、海啸、飓风、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比以前多了不少。还有资料表明,地球上很多地方的冰山和冰川在融化,格陵兰的冰川在萎缩,欧洲北海的海冰分布在缩小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据易碳家了解到,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有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对地球大气产生 “温室效应”。通俗地说, “温室效应”就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辐射短波进得来长波出不去,使得系统内温度不断升高所致。因此二氧化碳被扣上 “危害地球气候”的帽子。按这个观点推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地球环境恶化、生物物种消亡,最后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而灭绝,地球变成无生命的死球,回归到40亿年前寂静的世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这个观点有些是基于事实的描述,有些是基于目前无法改变的趋势的推导,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别有用心的假设。我提醒大家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时间尺度,二是空间尺度,三是发展(发生)程度。很多学者从这三个方面做研究来否定或修正上述观点。但是,假如这个推论是正确的,碳能利用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我们该如何妥善应对,破解问题?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人口、经济和能源利用的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一直在上升,能耗总量也在急剧上升。从百万人口的平均能耗来看,我国人均能耗是世界的二分之一,据易碳家了解到,美国人均能耗是我国的12倍,日本是我们的5-6倍。再看一下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资料。大气中的甲烷浓度总体一直在升高,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00年还有一个爬升过程,但从2000年后增长比较慢,一些学者认为这与通过宣传减少了稻田面积有关,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实际上,我们看一下,这个坐标实际区间总共是100个单元,测点也不同。再看二氧化碳,还在往上升,跟全球温度升高同步。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0年中国占第一位,美国是第二位,新的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占全球的22%,美国超出我们,是22.4%,中美两个国家占了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44%左右。资料显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几年还在上升,但从人均排放量来说,我们排在日本后面。从人口角度讲,印度的人口跟我们差不多,但他们总的排放量比较少,这跟印度现代化程度较低有关。上面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的含碳能量使用在逐年增加,我们的社会能源需求在逐年升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在逐年增大,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paifang.com,转载须加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