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两则信息将池州市与国际上热炒的“碳排放”、“碳交易”概念又拉近了一步:一则消息称,池州三二五发电有限公司25MW生物质发电项目锅炉基础工程即将完工,所需设备已完成订货;一则消息为,池州市在全省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三个市比选中脱颖而出,将作为安徽省唯一推荐城市,参加本月上旬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实施方案评审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池州三二五发电有限公司25MW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2010年,该项目被德国复兴银行看中,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项目建成后,德方将以每年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项目所产生的核证二氧化碳减排量指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一家企业的一个项目通过“碳交易”规则可以创造千万元效益,一座城市成体系地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由此创造的效益又将是怎样一个量级?池州市对人民有一个“幸福”承诺:到2015年,全市将建成国家生态市,产业低碳水平整体提升,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至0.85至0.86吨标准煤,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5%以上;低碳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低碳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兑现这份承诺,全市上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池州市成立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等配套政策措施,推进低碳发展。明确提出了池州生态文明建设要争创“五大品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宜居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构建“五大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制度体系;推进“五大工程”———产业振兴工程、环保建设工程、城乡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工程、和谐幸福工程。池州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层层分解,按月调度,确保按时间节点推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池州市积极实施“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空间开发战略,80%的山区腹地得到了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建设;积极将电子信息作为首位产业培育打造,引进了正威“中华芯都”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建设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生态农业等低碳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推广使用清洁生态能源,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市“三结合”沼气池入户率达26%以上,位居全省首位。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推广,目前已有250余万平方米的新建建筑设计了太阳能一体化系统。市广电大楼、红森国际大厦、九华山机场航站楼、九华山新罗大酒店、甲地王座公寓式酒店、城投大厦等6个项目实施了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示范,总应用面积25万平方米。2010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池州市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推进交通减排活动。严格执行道路客运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规定,全市出租汽车已完成“油改气”工作和差别化运营方式,公交车辆正逐步更换为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辆。建设完成城市自行车公交系统,倡导绿色出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推动植树造林,不断增加碳汇。到“十一五”末,全市森林蓄积量2526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257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达690万亩,当年人工造林9.5万亩。组织编制了《安徽省池州市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报告》,报告中评估池州年生态固碳能力463.29万吨。据悉,2011年,全市万元GDP单耗1.129,比2005年下降24.5%。企业余热余压年产自供电量达4.6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下一步,池州市将以开展创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体的低碳城市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节能减碳、低碳技术研发、碳汇培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利于低碳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