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推动相关企业
绿色转型,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转型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5月25日,在《中国区TCFD以及碳达峰
碳中和计划调研报告》沟通会上,韦莱韬悦风险管理咨询板块中国区负责人蔡洪分析称,当前,企业对于气候风险本身的认识尚不充分,还没有从应对“
碳中和”实施,提升至企业双碳转型的长期准备上。
公开资料显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风险披露工作组(下称“TCFD”)于2017年发布气候风险情景分析建议报告,鼓励各机构利用情景分析法评估气候相关的风险、机遇,以及对业务带来的潜在影响。
在国内方面,央行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进展。对于国内相关企业来说,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变化,对主营业务带来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企业各类财务指标。
具体来看,上述报告中调研了国内企业的信息披露现状,以及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计划情况。结果显示,此项调研在45家企业中,仅有11%的企业采取了行动,完成了基于TCFD评估框架下的信息披露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已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超过60%的企业对于气候变化和碳中和议题,已有顶层讨论和应对框架。对于信息披露的方式,62%的企业都选择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体现,44%的企业选择与财务报告相结合,另有27%的企业选择使用TCFD框架进行披露。
参与调研的企业涵盖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建筑业、零售业、能源等多个行业,其中年注册资本金在2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6家。对于不同行业来说,对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也各有侧重。
蔡洪分析称,比如高碳企业,主营业务和收入对
碳排放依赖程度高,金融机构更看重企业减排工作运行的同时,能否维持主营业务平稳地运行,所以企业规划是该类公司的信披难点。而一般的制造型企业,本身直接
碳排放不多,但公司大型客户或供应链上的主要合作企业是高碳企业。这类企业的信披难点,在于其产品生命周期里碳排放足迹的披露;而
新能源企业要关注绿色产品的创新,信披重点在于潜在收入以及发展机遇。
此外,于金融机构来说,本身的运营是低排放的,信披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投资和影响力,推动被投资的企业推进碳中和。
目前部分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过程中仍面临挑战,蔡洪说,首先,企业对于气候变化实体风险影响和理解不清晰(约30%);其次是大部分企业对于气候风险评估技术不了解,例如压力情景和时间范围。此外,一些企业存在情景模拟及分析能力不足,导致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准备不充分。
在蔡洪看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实体风险,例如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其次是转型风险,包括企业向
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客户偏好的改变,以及使用高碳行业公司的资产搁浅风险等;再者是诉讼风险,涉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行动;此外是监管及声誉风险包括监管政策针对气候变化进行的调整、企业对气候带来负面影响,对外承诺及目标与实际路径的差异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