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SG量化舆情与企业市场形象紧密相关
企业的ESG责任范围与国家的政策调整有关,自我国2021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ESG报告中对自身碳减排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显示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的责任担当。企业不仅要对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的和间接的排放进行消减,而且对供应链和产品的
碳排放也负有一定的减碳责任。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逐渐显现,极端天气的频发以及造成的大规模危害,使减碳的迫切性更加显著,企业的碳减排信息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减碳信息也会产生更多的市场反馈。
ESG的理念本是从责任投资发展衍生而来的,所以企业通过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提升ESG表现,可以降低融资难度、缓释债券成本。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化与推进,ESG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投资和金融服务,当今企业的ESG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ESG信息的利益相关方也更宽泛。国内目前关于企业ESG对企业价值或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多数依赖ESG的评级,很少系统关注新闻媒体或公众舆情对企业ESG的影响。
舆情评分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对企业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这一评分体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财务指标,还包括了非财务因素,如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ESG报告发布信息的渠道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舆情评分逐渐成为评估企业综合表现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ESG舆情表中,碳减排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环境责任之一,同时碳减排信息也容易引发利益相关方的更多关注。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碳减排的市场反馈机制,本研究深入探究企业舆情的ESG量化表现与企业碳减排的关系,抓取2016—2021年涵盖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能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500家典型上市公司的舆情信息,参考可持发展报告披露准则GRI的关键议题,并结合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评价体系,本研究构建企业ESG量化舆情指标。
本研究通过采集国内外设计媒体、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获得的上述相关舆情信息,以及情感分析、主题建模等方法,提取出反映企业ESG表现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财务和披露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的ESG量化舆情评分体系。通过舆情情感分析方法对企业ESG正面、中性、负面舆情进行量化,进而探究企业ESG量化舆情与企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碳减排数据则主要来源于企业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和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