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当前兼具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ESG理念正融入我国经济发展各行各业。一方面,传统行业谋求转型;另一方面,新兴行业方兴未艾,其中大量的
绿色投融资缺口呼唤着金融机构参与。与此同时,银行大力发展
绿色金融、探索转型金融。推动ESG建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ESG是我们‘强身健体’的有效武器,非常重要,是‘一把手’工程。”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意识到践行ESG理念的重要性,并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开足马力”。
当前,行业在体制机制建设、标准和方法论把握、环境风险研究、信息披露等方面还面临挑战,急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银行业ESG水平日益提升
兴业
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研究员钱立华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ESG有三个趋势:一是金融业务规模化,二是风险管理加强化,三是信息披露标准化。
规模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近20个百分点。同时,银行业深度参与
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既是
绿色债券市场最主要发行方,也是最主要的承销方、投资方。
随着监管引领,银行ESG风险管理也日益加强。
钱立华表示,目前部分大中型商业银行以及中小银行正基于信贷客户ESG风险特征开发ESG评价方法,并就客户ESG评价结果融入信贷风险管理作出尝试。
“我国银行业重视风险控制和商业道德建设,不良贷款率普遍呈下降趋势,资本充足率呈上升趋势,这是践行ESG的很重要方面。”责扬天下(
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
专家殷格非指出。
上海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主管洪崇伟介绍,上海农商银行自上而下形成绿色金融传导的机制与理念,双轮驱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在组织架构方面,先由风险管理部牵头,再由公司部落实业务,保证绿色金融业务推动又好又快又稳。
在信息披露领域,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银行业ESG信息披露成熟度领先于市场上其他行业。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牛玉锐指出,银行业是我国最早重视和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行业之一。部分银行已经连续多年发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在上市商业银行及发债商业银行中,已有超过170家商业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可持续相关报告,披露比例接近50%,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据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专家宋李健介绍,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持续完善ESG披露体系建设,着力刻画一个全面、立体和持续的ESG画像。“我们用国际语言去讲,同时发布简体版、繁体版、英文版报告,聚焦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议题。”宋李健表示。此外,工行还通过披露可持续报道、绿色金融报告以及打造常态化ESG专栏等方式,打造与市场高频对话的渠道和窗口。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统一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促进信息披露标准化。“以前上市公司把ESG披露作为品牌宣传的工具,基本上讲的都是好人好事。”钱立华表示,但从监管趋势和全球趋势来看,要的是中性披露,不能只做定性描述,要以定量为主。
绿色金融政策、产品持续完善
在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一批更完善的政策标准纷纷落地,为行业行稳致远提供更精准的指引。
与此同时,随着转型金融关注度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也在产品与服务层面不断创新。
政策标准方面,考虑到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唇齿相依”,完善对绿色产业的界定至关重要。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对原《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新增“低碳转型”等相关产业,成为构建转型金融标准的重要基础。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谷立静介绍,《目录》的制定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及基本国情,衔接了既有政策与相关部门重大任务,并拓宽了绿色产业的覆盖范围。“绿色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新版《目录》不仅覆盖了二产,也覆盖了一产和三产;不仅覆盖了新建设施,也覆盖了存量改造;不仅覆盖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也覆盖了绿色产品和设备,实现全流程覆盖。”
银行实践层面,随着推动低碳转型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石杰指出,民生银行以推动新兴行业开发,助力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以赋能能耗行业低碳发展,助力传统行业转型,深耕行业的绿色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从具体的措施来看,一方面,紧跟能源电力龙头企业,通过减排贷、项目贷、绿色债券、REITs等金融服务,为
新能源开发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拓展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行业的全产业链开发,为上下游及用户客群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此外,聚焦煤炭、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转型行业,以金融赋能源头“无碳”、生产“减碳”及后端“活碳”,加快低碳转型。
结合实践经验,江苏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丁宗红强调,在发展可持续金融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三类关系。具体来看,首先是近期和远期关系。“远期方面,江苏银行聚焦支持能源和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加快制定气候可持续发展与ESG专项发展战略。近期目标上,科学设定
碳排放非财务性绩效指标,助力调整投资策略,优化资产结构。”丁宗红介绍,其次是整体和局部关系,要完善整体治理结构,也要进一步做好对重点目标的保障。最后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江苏银行实践来看,该行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政策标准研究,同时自主研发ESG评级碳账户等工具。目前,该工具已为超1.4万家企业建立了ESG评估模型,为超过500家企业建立了碳账户。
做好气候风险管理重要性提升
当前,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升银行业ESG水平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
刘明康指出,我国当前在ESG制度建设和行业实践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下一步,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与评估力度。金融机构层面,应进一步掌握绿色金融的计量技术和方法论,深入了解转型中的被贷和被投企业所在行业和市场的相关信息,扩展保险及再保险服务,切实加强ESG人才培养。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洪涝灾害频发、极端天气增多,当前,气候变化风险正为银行经营带来更多挑战。为此,业内人士普遍指出,政策制定部门、行业、产业需加强合作与信息流通。同时,金融机构需重视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应对极端气候变化风险。”杜克大学教授、绿色金融60人
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建议,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当地商业银行提前制订气候风险应对方案,为物理风险量化评估和压力测试制定标准。生态环境部门要提供环境政策和碳核算技术支持,设定碳排放标准,降低高碳产业地区的气候风险。此外,还需要资本市场、巨灾保险共同参与进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表示,电力、热力等高碳行业因面临低碳转型压力,其融资与投资均受到显著冲击;而农林牧副渔等依赖自然条件的行业,则更易遭受物理风险的直接打击。未来应继续深化气候金融风险研究,开发更加精准的综合评估模型,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及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支持。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市场总监杨俊宇认为,商业银行应从风险压力测试、贷款全流程、气候风险分类预警、贷款定价、健全尽职免责等方面加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与此同时,应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项目的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方面加强农业项目管理,降低涉农信贷风险。此外,通过健全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框架、强化公司治理、共享气候信息并确保质量等来完善气候信息披露机制,提高ESG管理水平。
安永中国区金融服务管理咨询合伙人、经济学博士刘波认为,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属于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于金融企业来说,IFRS S2(《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中的重点是“范围三”(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的碳排放)的披露。
牛玉锐认为,目前银行进行“范围三”碳排放统计数据积累少、治理难度大。“当前,加快提升银行业气候相关数据治理能力具有较强紧迫性。应积极推动实现碳排放信息数据共享,探索发展企业碳排放供给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获取或估算‘范围三’碳排放量。”牛玉锐介绍。
中科院天空地一体化双碳监测与模拟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石景山双碳产业发展中心副理事长石寅虎也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他认为,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采集精准度,以及在确权过程中权属明晰,这些是决定
碳市场和金融市场有效衔接的最核心因素。
把握转型金融、碳市场等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关注能源转型等领域存在的发展机遇。
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高级经理任飞州介绍,气候投融资可以细分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前者是针对绿色低碳行业,后者是针对绿色高碳行业。为促进转型金融发展,2019年,湖州银行开发绿色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人工最终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行所有客户进行绿色贴标、对所有业务进行绿色分类,并将系统嵌入企业ESG评价模块。此外,湖州银行通过设置专营管理机构、多种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等方式进行创新,助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发展。
“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是未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方向。”平安银行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朱育强认为,未来中国新型能源体系有四个发展方向:一是能源结构变化;二是电网模式变化;三是电源与负荷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四是未来消纳方式的变化。“这四个变化会带来零碳园区、虚拟电场、分布式聚合交易等机会。”
朱育强表示,碳市场发展也是一片蓝海。目前,碳核算及碳成本约束体系越来越完善,但距离发达经济体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市场条件进一步成熟,中国
碳价还将呈现脉冲式上涨趋势。这一过程中,在碳资产投资、碳核算及
碳资产管理等领域会涌现更多机会。不过,高碳企业的成本也会明显上升,对其现金流造成很大影响,
碳价波动也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因素均可能为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表示,未来,华夏银行将围绕重点领域发力,支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先进绿色技术发展。同时,布局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更有效地转型。此外,做好气候风险管理也是华夏银行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