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是
碳排放大户,作为
碳减排的主体,石油化工企业也正采取多种措施,发力
碳减排,加速向
绿色低碳转型。在“双碳”目标和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监管加强的情况下,促进
绿色转型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越来越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关注、建设和完善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并逐渐加大了ESG工作的披露力度。
联合资信《2023年石油石化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共46家,2023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有24家,披露率过半。今年5月1日,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行,450多家上市公司将被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其中涉及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有10家。作为石油化工领域国企和民企龙头企业,其ESG报告对行业转型发展和信息披露有一定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展示了企业在
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创新的成效。
“三桶油”节能量均上升
从披露报告来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均呈现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中国石油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和范围二)最高,约1.7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长6.6%;甲烷排放总量37.12万吨,同比下降7.41%,甲烷排放强度0.34%。中国石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6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长4.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52.5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元,甲烷排放总量25021万吨。中海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低,约12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幅最高为12.7%。
虽然2023年“三桶油”碳排放量同比有所增长,但在单位综合能耗指标上均实现同比下降。作为另一重要指标,节能量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环境责任和能源管理能力,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成效。在这项披露数据方面,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数据接近,中国海油数据仅有29.33,不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数据的一半。
此外,“三桶油”还披露了公司在环保投入、用能替代和创新投入等数据,并利用
CCUS、
碳交易等“花式”减碳,同时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
新能源,体现了企业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决心。
三家民企环保投入下降
作为民营石化龙头企业,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荣盛石化以及恒逸石化也发布了2023年度ESG报告。
综合来看,恒力石化披露了最多的关键绩效指标,恒逸石化披露关键绩效指标最少。其中,共三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进行了披露。恒力石化排放量最高,荣盛石化排放量最低,整体数据相差不大。恒逸石化则未在报告中公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此外,四家公司均披露了环保投入金额。东方盛虹投入金额最高,为7.67亿元,但相比于上年投入的58.45亿元,同比下降86.88%;恒力石化投入最低,为2.33亿元,同比下降6%。荣盛石化环保投入同比下降24.57%。恒逸石化较上年增长约6.5倍。
在ESG报告中,各企业也从不同维度披露了产品和资源化利用等数据。比如,荣盛石化把握清洁技术机遇,将发展
清洁能源相关业务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2023年,该公司
清洁能源消耗量约120万兆瓦时,折算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1.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清洁技术相关产品收入超929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约29%。恒逸石化也在积极布局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聚酯工厂逐步开展绿电交易,绿电交易量为300万千瓦时。
持续建设标准体系
石油和化工企业不断意识到ESG正逐步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尺。资料显示,“三桶油”较早开始探索ESG治理。中国石油自2006年起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中国石化开始ESG发展历程。中国海油也于10多年前便开始涉足清洁、绿色、
低碳经济领域。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李菁公开表示,目前,对于A股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我国以鼓励并强制执行,这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不披露,或者披露数据停留在定性,非定量,因此非头部企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于非头部中国企业来说,要根据自身特点、所处行业等客观条件有序提升ESG管理水平。未来,投资机构投资前将查看数据,因此企业披露信息时必须坚持ESG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为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我国正在加快ESG体系建设步伐,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与欧美等国家地区仍有一定差距。目前仍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立足中国国情建设ESG体系,统筹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