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托指引将迎修订 转型关键期信托ESG实践有哪些堵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碳交易网2024-07-30 10:25

  进入转型关键阶段,信托行业如何渡过“阵痛期”,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转向新的发展模式,是业内一直关注的问题。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ESG助力信托业绘制新蓝图——信托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中国信托业协会今年正在推进新修订《绿色信托指引》及配套文件。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陈教侠在会上表示,此举旨在引导和推动全行业深入实践绿色金融,践行ESG管理理念,助推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但在当下,新三分类(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下的信托行业仍面临多重考验。不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ESG理念将会深刻影响信托行业发展,但在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瓶颈,需要监管部门以及头部机构共同努力探索、突破。
 
  摆脱传统路径并不容易
 
  近期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提到,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陈教侠指出,信托行业作为连接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信托,积极布局国家支持的关键领域,尤其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度。
 
  “信托公司需要狠下决心,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找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信托的资产配置功能、财富管理功能以及社会服务功能,回归信托本源,重构业务逻辑,重塑业务结构。”陈教侠称,信托三分类的出台,标志着信托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践行ESG理念绝不能停留于空谈。
 
  但从信托公司经营情况来看,尽管资产规模已经止跌回升,但盈利“阵痛”仍在。中诚信托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52家可比信托公司(未经审计数据)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02亿元,同比下降24.72%;平均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和3.23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1.88亿元和1.3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31.72%和29.91%。如剔除上海信托比较基数较大的影响,可比信托公司平均营收、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9.33%、9.87%,但机构间分化明显。
 
  上述报告指出,上半年信托公司经营依然承压,部分公司业绩波动较大,是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其中在信托业务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业务发展空间受限,另一方面是创新转型业务费率下行。
 
  五矿信托在上述论坛上发布的《ESG理念重塑信托行业未来》(下称《报告》)也显示,短期内,信托公司的转型之路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从构筑市场竞争力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重叠,业务模式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不足,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信托公司内部业务同质化现象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特有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存在缺乏产品创新性、产品设计易于复制、资金运用方式相似且投向集中等问题。
 
  “传统业务模式的清理与调整,对信托公司构成了直接的业务压力,要求信托公司在业务结构和战略导向上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和市场需求。”《报告》指出。
 
  其次,从信托制度建设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信托制度尚不健全,使回归本源业务受阻,信托制度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报告》提到,信托财产登记、过户和税收等制度欠缺或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本,也部分制约了股权、不动产等财产权信托业务和慈善信托业务的开展。
 
  再次,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市场波动、行业周期性波动以及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等加剧了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升级以及信托产品的多样化,信托风险防范难度增加。《报告》认为,当前,多数信托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迫切需要强化风险管理,以应对多维风险挑战。
 
  发展绿色信托需要突破多重困境
 
  “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不仅是社会、环境的可持续,也要包括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在ESG发展过程中,企业可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既符合大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未来潜在的市场空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论坛上表示,信托行业做好“五篇大文章”,优势在于信托账户的风险隔离以及自身专业管理的能力,这是未来利用信托本源的功能。
 
  现行《绿色信托指引》于2019年12月26日经中国信托业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其中对绿色信托的定义是指,信托公司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
 
  今年2月,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援引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统计数据称,截至2021年末,信托业存续绿色信托项目为665个,规模为3318亿元。另有调研显示,70%以上信托公司将绿色信托作为重要的战略业务。
 
  从资金投向来看,截至2022年末,绿色信托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资金规模为1187.71亿元,占比为43.91%;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为572.84亿元和499.73亿元,占比分别为21.18%和18.48%;投向生态保护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的占比分别为9.12%和3.05%。
 
  上述专题报告称,从业务模式来看,信托业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通过信托贷款、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持续丰富我国绿色金融的内涵和外延。但面对实现双碳目标巨大的资金缺口,绿色信托作为金融重要业态,定位和发展路径都还不清晰、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信托业服务绿色转型发展的发力空间。因此,需要完善和拓展绿色信托的政策施展空间,包括各ESG相关行业政策和统一市场的建立,引导和激励信托公司转向绿色信托和碳信托业务。
 
  “当前指引仅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在绿色信托展业过程中,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规范和明确,例如绿色信托投向的绿色产业范围和标准、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信息披露的规范标准、绿色效益的评估等,在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专题报告也提到,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信托业务指引。
 
  在北京ESG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凯看来,当前ESG发展的主要挑战在于信息披露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对称,ESG评价标准和框架不统一,以及ESG的投入与短期收益、长期收益之间的平衡匹配问题。他认为,在市场失灵时,政府要发挥作用,促进ESG数据和平台的构建,把数据变成生产力,推动ESG实践和发展。金融机构和企业方面则要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抓住重大风险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管理。在动态的演化发展中,逐步提出更好的方案。
 
  提到ESG业务的相关风险,华夏理财ESG事业部副总经理邓文硕谈到,一方面是负债端,未来信托行业资金来源趋于分散,个人客户增多,对ESG关注度不如机构客户,需要信托企业保持耐心;另一方面,在资产端,标准化的绿色资产不多,绿色产业占GDP整体比重仅为10%。他认为,信托等资管机构可以不必拘泥于“绿色”,而是要在占GDP比重30%~40%的转型金融中寻找践行ESG理念的业务空间。同时,由于信托公司在抓资产方面更具优势,为转型金融方面的银信合作创造了新机会。
 
  “如果不能(实现)业务转化,就不能实现可持续,也背离了ESG的本质。”北京秩鼎技术有限公司CEO刘相峰认为,ESG理念最大的挑战在于业务有效性,绿色金融本质还是金融,ESG投资本质还是投资,需要有效益的转化。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信托行业ESG业务转化突破面临两个挑战:一是投资端业务转化的验证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比较依赖市场表现,考验机构持续投入的耐心与能力,相对而言负债端业务转化创新突破的机会更多;二是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披露都还不够充分,行业协会和头部机构要先去实践,能够给其他机构带来参考,形成行业发展ESG的正向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