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ESG报告:积极践行ESG理念 推动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向炎涛2023-04-04 12:15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中国石油在ESG报告中首次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独立成章,在TCFD框架下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公司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控清单,每年开展气候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管控策略和流程,定期跟踪报告风险事件,及时调整风险防控策略。同时严格监督气候风险管理执行情况,把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公司有关部门和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内容,每年进行核算、考核、兑现。
 
根据中国石油ESG报告,在甲烷排放强度方面,中国石油积极推进甲烷控排行动,努力降低甲烷排放。同时深度参与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和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各项工作。2022年,中国石油国内单位油气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甲烷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量同比分别下降4%、11%和0.45%。中国石油提出,力争到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19年下降50%到0.25%;力争到2035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25年下降20%到0.20%。
 
在碳资产管理方面,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是首批参加国家碳市场交易的10家公司之一。公司开发建设碳资产管控平台,加强碳资产集中管理,规范碳市场交易企业履约管控,推动碳资产规范化管理和碳资产项目开发,积极跟踪国家自愿减排项目政策,鼓励分(子)公司和下属单位推进国家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中国石油还积极探索完善碳捕集、碳封存的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持续加大CCUS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有效提升碳捕集和利用水平,推动CCUS示范项目建设和商业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2年,公司实施多个CCUS项目,在吉林、大庆等油田加大实施力度,注气能力明显提升,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10万吨。
 
为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中国石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充分发挥天然气在绿色转型中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力争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在公司国内油气产量当量中的占比提高到55%左右。公司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常规天然气以及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多渠道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加速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储气库建设,构筑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2022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14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
 
在能源转型方面,早在2020年,中国石油就设立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先生担任组长,每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双碳”工作和新能源新材料业务发展。2022年,中国石油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组织体系,更名设立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事业部。公司将效益、运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及合规管理等指标纳入管理层业绩考核,并根据业绩考核分值兑现绩效薪酬。
 
2022年,中国石油新能源新业务投资76.7亿元,同比增长252%,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标准煤/年。公司持续优化油气两大产业链,大力实施“稳油增气”,新能源发展全面提速,融合发展风光气电,加快布局发展地热、氢能和CCUS,当年建成风光装机规模超120万千瓦,累计建成装机规模超140万千瓦;炼化新材料战略布局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化工新材料产量增长56%。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中国石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着重解决能源供应、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效等全球性问题。2022年,公司全年研发支出287.18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0.9%,拥有研发人员27913人。在加快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建设和运营的同时,2022年,公司又设立了日本積智研究院,进一步为新能源和新材料新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公司申请专利3700件,其中发明专利3584件,发明专利占比96.9%。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银奖1项,优秀奖2项。牵头制定、修订的5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形成7项重大标志性技术成果和6项重大科技进展。
 
此外,中国石油还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推进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销售等建设,开创基于用户、数据、创新驱动的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新产业生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