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在ESG大潮中实践
国内自2018年A股“入摩”并接受MSCI ESG评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ESG管理,因为获得较高ESG评级的企业才有机会被纳入ESG指数,也更容易获得ESG资金的关注和追捧。这也是为什么ESG能成为今年资本市场最火的概念之一。
而回归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上,将ESG纳入对企业的考量也是倒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当国内企业进入ESG的快速发展期,将ESG规范融入商业和社会责任、企业管理体系也是践行的必经之路。
实际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谋求业绩增长并不矛盾。一方面消费者诉求逐步升级:能创造可持续性附加属性和价值的产品将快速侵占消费者心智。企业可通过高端化、绿色化、年轻化的产品战略布局来开拓产品线,探索全新的业务增长点。欧睿咨询曾预测,2021-2026年间,全球超过70%的企业将投入更多预算到可持续环保型产品的研发中。并且将未来业绩指标中1/3的目标给到这类产品,作为企业的可持续新增长。
此外,调研显示超24%的企业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与供应商合作。ESG的表现被认为与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因此改革供应链策略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目前各大国际品牌也将ESG要素纳入供应链评估体系促使供应商履行ESG责任。
和数字化部署一样,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方面会有很大掣肘。但只要在发展中考核关注资源利用和产出比、污染排放、用能效率结构、人效,同样会产生一项很好的ESG成果。
借鉴国内孙先红的
案例,这曾是一个年营收2000万的建筑承包企业,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主投入做节水抗旱绿化工程,用江浙绿化公司10%的水量可以养活同等量级的植被,依靠这一优势逐渐成为绿化标王,在区域没有这家企业参与的标都将流标。因为节水带来的环境效益是实实在在的,政府也欢迎。
随着营收扩大又投入做生态修复,利用水土大数据、当地生态检测监测等把别人搞不定的废弃矿山、工地恢复为良好的绿色生态。再往后投入种质资源研究,建立蒙藏青、黄河生态资源种子库,为适应当地水土的植物进行专项培育,更好修复生态。
可以见得,中小企业只要一开始就注意环境和社会友好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后面自然会出现好的结果,至于数据就是测量评估的事儿。
目前ESG国际标准和国内法之间还存在协调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和规范。复杂的ESG指标和评价,需要企业自我度量相适用的ESG合规体系。企业需要在ESG领域已有实践经验、具备可持续战略思维的
专家提供更为快捷、精准的低碳战略设计思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