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环境(E)”中的十大趋势

文章来源:英为财情碳交易网2022-04-07 13:17

在环境问题中,碳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主题。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加深、讨论增多,人们也愈加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许多公司正努力在未来几年减少碳足迹,但这足以帮助我们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吗?很可能不够。不过,当企业有了这种意识,就会对消费者行为、政策和投资决策等许多关键性因素产生影响。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持续受到关注的当下,本文将介绍10个值得关注的“环境(E)”趋势。 
 
一、碳捕捉与储存(CCS
 
CCS将受到更多关注,否则要实现碳中和将非常困难。碳捕捉与储存技术不仅适用于农业、食品选择和森林开发,还可以积极推动石油、天然气和工业生产。 
 
二、加大供应链上的减排力度 
 
那些自身碳减排机会较少的公司(如数据中心和轻工制造业)会加大力度减少其供应商的碳排放。 
 
三、部分行业的碳排放问题模糊化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向可替代燃料的过渡加快,一些行业碳排放的明确性可能会下降。例如以下方面: 
 
•能源行业开发生物燃料、碳捕捉技术和氢资源 
 
•航空工业使用生物燃料 
 
•部分卡车运输和公共汽车行业电气化 
 
•对回收系统的关注度增加 
 
•新包装材料的增加和使用 
 
四、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中,有上百万项减碳的举措和技术正在发展,比如用清洁的分布式能源(小型太阳能、电气化和氢气)取代碳基“分布式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引擎、房地产太阳能)等,还有更多措施正蓄势待发。虽然这些举措累积起来可能令碳排放强度降低7%-10%,但这不太可能在2022年到2023年实现,而且也会被持续的经济增长所抵消。无论如何,关于减碳举措的讨论将增多,并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已经做得足够多了。 
 
五、关注私有企业的碳排放
 
迄今为止,私有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不如许多上市公司透明,因此更应得到关注,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 
 
六、政策影响
 
由于人们对减排政策的讨论并不聚焦于结果,而是聚焦于过程,因此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更加关注减碳的激励措施。这些激励措施可以包括更普遍地实行碳定价、税制激励和排放法规。 
 
七、环境报告更标准化
 
环境报告将变得更加标准化,因为监管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及企业都想知道其自身、供应商以及客户的碳排放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报告环境指标,并预估供应商和客户的排放量,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环境报告标准化能促进投资者更好的决策。 
 
八、更广泛的气候视角
 
越来越多的人会从气候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种转变有几个潜在的影响: 
 
•人们会积极地在消费行为上作出改变。 
 
•考虑到能源领域的复杂性,呼吁采取减碳行动的声音会变得更理性。例如,对于高碳排放行业跳崖式撤资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因为人们愈发意识到,在不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或供暖中断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管理有方的能源转型是需要时间的。 
 
•人们会进一步认识到,工业经济中一些高碳排放行业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就目前的进展来看,仍有25%-50% 的碳减排有待实现。许多高碳排放行业对经济至关重要,但它们都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很难完全电气化;其中部分行业,如水泥和钢铁,需要在减排方面做出努力。 
 
•通过气候视角,人们也会更为关注全球性问题,如全球不平等、全球燃料使用情况以及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大规模移民等,这可能影响到各国的外交和援助政策。 
 
九、风险担当和风险规避
 
正如资产负债表杠杆可以改变一家公司的风险状况一样,投资者可能会将一家公司碳排放的改善视为业绩的推动因素,而不是其碳排放量的多少。以ESG为导向的决策可能从“谁最优秀?”变为“谁进步最大?” 
 
十、环境问题转化为风险
 
企业需要将应对环境问题带来的运营或资本成本增加、政策变动、股东偏好,甚至是经营或扩张的权利计入风险。鉴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全球无法在2050年实现联合国定下的碳中和目标,波动和风险应该会持续存在。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资本仍大量投资于常规动力汽车、数以千万计的商业建筑、数以亿计的住宅单元,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靠这些高碳排放产业发展。届时,投资者可能会对这些产业出现风险规避行为。如果有关气候模式变化和气候危害的报道不断增加,那么人们普遍会对环境问题产生更多担忧。而这些担忧反过来又会导致政策、投资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转向更极端。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加大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投资,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新的赢家和输家。 
 
作者简介
 
Tom Abrams
 
注册金融分析师 (CFA)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首席内容经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