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也许是2020年以来最热门的投资话题,究其含义,E是Environmental即关注的是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
绿色投入、资源和能源的集约使用循环利用,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S是Social,指的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能否做到协调与平衡;G是Governance,主要是企业的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管理层薪酬和商业道德等是否规范。
可以说,ESG不仅仅是投资策略,还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评价工具,将深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在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
论坛”上,来自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实业界的著名
专家学者也就“ESG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新格局”进行了研讨。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月秋在会上表示,ESG是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ESG 投资,金融机构将ESG因素纳入投资管理标准,二是ESG 评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三是ESG信息披露。企业披露ESG信息能够使市场信息更加全面、透明,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夯实金融创新基础。
周月秋认为,我国ESG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监管体系在2016年便构建了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基金业协会先后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至2020年底,我国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构建泛ESG指数50余个。一批本土化ESG评级机构涌现,评级方法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科技开始赋能和助力ESG评级。“十四五”期间,中国ESG有望实现评级更加完善、投资持续增长和披露质量提升。评级体系进一步实现国际标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ESG投资队伍壮大,ESG产品体系丰富。强制性披露全面铺开,披露更加标准化和定量化,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进而形成监管引导、披露体系支撑、投资人带动的良好ESG 投资生态。
此外,周月秋对中国ESG未来发展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建立统一的和国情相适应的ESG评级体系。二是鼓励和引导ESG投融资市场发展,促进长线资金进入市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完善ESG信息披露体系,强制披露框架基础上,补充半强制、自愿性披露指标,扩大覆盖面,为企业ESG信息全面披露创造条件。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良性互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