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ESG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凌建平2020-12-28 10:27

在中国,ESG正从社会责任概念中分化出来,以“有数据、有管理、有目标”的特点而受到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的青睐。
 
上市公司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是迅速扩张中的议题,在中国,ESG正从社会责任概念中分化出来,以“有数据、有管理、有目标”的特点而受到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的青睐。
 
社会责任(CSR)已经在中国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波特提出的“创造共享价值”理念在跨国公司中得到了众多响应,并引发了2019年度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公司宗旨宣言》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2020年度《达沃斯宣言》提出“企业不只对股东负责,也要对地球负责”等事件。在国内,201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共同发布了“社会价值共创”模型并持续追踪在中国的优秀案例及社会效益。2015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发布后,在中国政府的引领下,中国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参与全球发展事务的方式。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是最近五年的新锐。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和代表创新经济力量的科创板崛起,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以新生经济动力替代传统经济动力的过程中,国务院、证监会和上海市都要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并将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必然要求。这与国际资本市场盛行多年的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的目标完全一致,也体现了全球经济向更低碳、科技、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趋势。中国的ESG在中国绿金委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两大策动力下,正与全球同步快速演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未来五年可以采取如下行动。
 
第一,从产品层面实现低碳、生态、可持续。过往上市公司多从自身的生产办公运营层面节能减废,或开展植树和乘坐公共交通等公益活动。在未来十年,上市公司应从产品设计、原材料、使用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来设计和销售对社会有益的产品,防止环境压力在整个价值链上转移至最底层。
 
同理,在用户、员工和社区发展层面也要较以往的公益志愿手段有所提升。在用户层面,需要关注年轻消费者情感导向,树立积极价值观,汇集消费者力量一同建设生态家园和人文社会。在社会层面,需要关注自身业务扩张与民生、普惠的边界冲突,思考业务发展与小微经济共赢的关系,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促进社会稳定有序进步。
 
第二,要有愿景和量化目标,勇于承诺。过往中国上市公司被照顾得很好,企业发展中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大部分在社会层面就解决了,企业只需要关心经济问题,因而缺少在业务中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经历和心得,现在企业成长壮大了,国家和社会对企业都有更多的期待。
 
例如,2016年以来,我们看到众多跨国公司发布了新的ESG的愿景和目标,从早期的宣布相对碳排放减量的目标,提高到绝对减碳目标,再到当下更进一步碳中和目标,但这其中没有看到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可以更大胆一点,更自信一些,少一些顾虑,外界会为了企业家想要成就更卓越企业的愿景而买单,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都会帮助企业实践愿景,企业也要相信技术和政策的进展速度。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承诺了2030/2060的“气候雄心”,企业可以做出自己的承诺,成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前驱,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成为全球ESG的“中国标杆”。可以说,我们处在全球走向新时代的一个关键点,在此起点上,如果我们的企业选择是“赚更多的钱”或者“追逐成本洼地”,将会错过新的机遇。ESG的特点之一是强调“G”公司治理顶层驱动,以前谈的社会责任可以是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只需要触达制度层面,但是现在探讨ESG中的“G”只能是董事会、总经理来负责,需要深达公司治理核心。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管理层认为ESG和企业发展有先后的次序,但随着“先发展再治理”“先赚钱再捐赠”时代的落幕,这种观点已经走向没落。如果要在企业发展中同步做好ESG,要改变“做好事”心态,吸收过往经验,找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从业务和产品开始创新,敢于承诺和设定目标,建立从上而下的驱动力,依靠数据来证明绩效。
 
在接下来5年中,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应当涌现一批优秀的“ESG动能企业”,并树立一些不同行业的全球“ESG标杆”,创造示范效应,让更多公司看到益处,带动整个市场的文化和风气转型。
 
(文:商道纵横合伙人、副总经理  刘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