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ESG投资政策频频发力,制度也趋于完善,但在实践方面仍有所欠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查阅《中国基金业ESG投资专题调查报告(2019)》发现,不论是证券版或是股权版,我国ESG投资实践都较为欠缺,且最大的挑战都是提升认知。
孙飞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ESG评价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在于为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优化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发布ESG信息,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她认为,从我国ESG现状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社会认知度和市场认可度有限,尚未真正起到引领ESG投资的作用,亟须改进与完善。一是评价体系相对分散,研究机构、金融企业等各成一派,缺乏有绝对说服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二是大部分研究只公布评价结果,不公开评价指标框架和基本评价方法,导致投资者对评价的逻辑不清晰,难以判断其有效性。三是缺乏长期的跟踪研究,不具备连续性。四是部分评价照搬国外指标,缺乏依据我国国情的独立判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