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前世今生” 无用之石变身通灵宝玉
CCUS示范项目碳捕集测试平台采用两种技术路线,包括膜分离法和胺吸收法。其中,膜分离法具备每日捕集16.4吨二氧化碳的能力,而胺吸收法的每日捕集量可达50吨。项目工程师赵伟明对这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介绍。关于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的去向,他笑着说道:“当然是变废为宝啦!”
踏入微藻阳光房,引人注目的是几排整齐的“竹子”,其内部气泡尤为显眼。赵伟明解释说:“这些‘竹子’由PET材质制成,内部含绿藻,而气泡则源于捕集平台经管道输送至此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竹子’底部注入,在‘竹筒’内部充满后,经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于微藻体内。待微藻成熟,经过藻液离心干燥磨成藻粉,便可投入生产。”
微藻固碳项目是深汕特别合作区
碳中和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微藻的光合生产率最高可达50g/m2/d,相当于森林固碳能力的10-50倍。赵伟明表示:“微藻固碳技术通过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经过呼吸作用转化为蛋白质,进而开发出多种高价值产品。”
微藻鸡蛋就是其中一种下游产品。据了解,它是由使用多种有机营养原料与微藻配制而成的饲料进行喂养蛋鸡生产的,其蛋黄颜色罗氏比色色度可达到15,是普通鸡蛋的2-3倍,其DHA主要形式为“卵磷脂型DHA”,吸收利用率高达99%以上,同时可以全方位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有利于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保护视力、调节免疫力。
二氧化碳由此从“无用之石”蜕变为“通灵宝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