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产业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低碳环保战略目标
近年来,CCUS在石油产业领域不断催化出百万吨级大项目。早在2021年,我国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就多达40个,捕集能力300万吨/年。去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投运,中国石化更是携手多个巨头企业开启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计划,这一系列利好消息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CCUS产业赛道。
按照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近年来CCUS产业呈现出“成本降低、技术进步、政策激励”的发展格局,这为市场的全面扩容注入了强劲动力。行业评估显示,预计到2025年,CCUS产值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年;预计到2050年,市场规模更是将超过3300亿元/年,2025-2050年平均年增长率将高达11.87%。
此外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得天独厚的碳封存条件有利于CCUS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预测潜力高达2.58万亿吨,这是2022年二氧化碳全年排放量的224倍。再从成本端和资源再利用角度分析,包括石油工业、水泥、钢铁、化工等减排难度较大的行业在内,CCUS的技术逐渐成熟、成本效益较好,不仅能够帮助这些行业实现净零排放,还能同步推动低碳制氢等附加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球经过CCUS技术改造的7个制氢厂每年可生产40万吨的氢气,这是电解槽制氢量的3倍。行业评估分析,预计到2070年,全球40%的低碳氢将来自“化石燃料+CCUS技术”。
在政策层面,去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明确要求将CCUS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推进相关技术与工业过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术研发。目前,政府、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对CCUS等创新技术的部署持续加码,多种降碳措施同步推进,我国CCUS产业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也将持续加速。
能源及环保企业成为投资建设主体
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进程来看,受到核心技术、经济成本的制约,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尚处于商业化早期探索阶段。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CCUS示范工程投资主体依然以国企和大型能源、环保企业为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