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应用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为二氧化碳找个“新家”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张玺 通讯员 马莹2022-03-22 09:11

近日,大港油田公司正在为一项“双碳”重点工程开展准备工作。
 
按照规划,这一工程将着力打造具有大港油田特色的二氧化碳捕集、碳利用与碳封存全流程的产业化新模式。
 
大港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赵贤正说:“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大港油田正创新应用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新技术,迎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新阶段。”
 
吞吐新技术变废为宝
 
作为开发超过50年的老油田,大港油田已经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普遍面临单井产量低、含水率高、开发效果差等问题,大量低产低效井无法通过常规技术措施实现有效增产。
 
据介绍,板桥油田是大港油田中早期的产油“明星”,经过40余年的开发,部分稠油油藏进入开发瓶颈期,急需寻找到提高原油产量的新途径。
 
板桥油田62-36k井就是一口典型井。2020年3月,依靠二氧化碳吞吐新技术,该油井完成了逆袭,日产能力增加一倍以上,达到7.7吨,并保持稳产达产。
 
与此同时,板桥油田实施该项技术的另外25口井增油降水效果也十分明显,平均单井日增油4.5吨,年累计减少采出水近50万立方米。
 
大港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立宏说:“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技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不仅增加了原油产量,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埋存,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原油效益开发共赢。”
 
自2018年起,大港油田开展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先导试验,将二氧化碳注入稠油井,使原油黏度大幅降低、体积膨胀增加弹性驱动能,提高了原油流动性能并改善油水流度比,有效改善稠油井低产低效的生产现状。此举将稠油油藏这样的难动用储量变为优质储量的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化工企业捕集、油田驱油利用,使二氧化碳有了‘新家’,将二氧化碳‘上天为害’变为了‘入地为宝’。”
 
截至目前,大港油田累计实施二氧化碳吞吐260余井次,综合利用二氧化碳11万余吨,累计增油14万吨。
 
应用的大跨步
 
从2018年开始的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先导试验,到2019年实施11井次的扩大推广试验,再到如今260余井次的规模化推广,二氧化碳吞吐新技术在大港油田稠油井实现了应用的大跨步。
 
不只如此,大港油田公司油气开发处副处长周建文介绍,在稠油井逐步实施二氧化碳吞吐新技术规模应用的同时,大港油田研究团队积极开展致密油油藏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产业化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具备现场实施条件的碳捕获、利用、封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
 
去年4月,在叶三拨油田叶21断块致密油藏现场实施2口井二氧化碳碳驱油碳埋存试验,2口注气井实现二氧化碳注入量11553吨,进行了有益探索,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标志着大港油田特色碳捕获、利用、封存与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选择对叶三拨油田致密油藏实施碳驱油碳埋存试验,是大港石油人科技与智慧的一次“亮剑”。
 
大港油田三次采油企业技术专家王晓燕说,立足叶三拨油田,大港油田攻关团队又提出了“二氧化碳+”增产复合技术,相继探索了二氧化碳气驱+纳米水驱油、二氧化碳气驱+化学剂驱油等一批新技术。
 
打造封存利用“升级版”
 
资料显示,每100万吨二氧化碳实现地下封存,减排量就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或者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二氧化碳实现地下封存生态效益显著。但是,二氧化碳被注入油层后,只有50%至60%被永久封存于地下,剩余的则随着油田伴生气返回地面。
 
为了打造二氧化碳封存利用“升级版”,促进二氧化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大港油田开发出二氧化碳吞吐产出气分离、回收及回注工艺。该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捕获”技术装置日前建成,并荣获2021年“共筑梦想、创赢未来”绿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
 
滨港公司经理庞玉山说,这项技术可将产出气中天然气和二氧化碳分离提纯至90%以上,天然气回收率达95%,通过“液化回收”工艺进行再利用,实现二氧化碳零外排,有力支撑二氧化碳增产技术向能源与环境双赢循环经济模式延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